新闻资讯
最新消息
清明假期 | 踏青迎春 细雨纷纷
发布时间:2022-04-07      点击:575


节气


清明节,又称踏青节、行清节、三月节、祭祖节等,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。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自然节气点,也是传统节日。


清明时节




清明节的习俗不光是扫墓,在古代还有很多习俗大都是体育活动项目,一起来了解一下吧~

清明节风俗拥有2500多年历史,传承至今,首先是一个慎终追远、祭祀先人的节日。此外,清明节还有很多体育运动项目,因为过去清明节要寒食禁火,为防止寒食冷餐伤身,人们就通过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强身健体

古时,清明节这一天,民间就有郊游、踏青、植树、射柳、放风筝、荡秋千、蹴鞠等多种有趣的民俗活动。如今,国内健身设施也越来越全面,居民的健身意识越来越强烈,清明假期也成了人们体育运动的好时节。



图片

清明时节,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。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。

清明通常在农历三月前后,恰是大地春回的时节。经历了一个漫长寒冬之后,人们纷纷走出居室,来到户外探寻春天的气息--或在田野踏青,或在郊外放风,这些郊游活动便被称为“踏青”。踏青,又叫春游。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。



图片

古语有云:“寒食梁州十万家,秋千蹴鞠尚豪华”,“蹴鞠屡过飞鸟上,秋千竞出垂杨里”。蹴鞠又名“蹋鞠”“蹴球”“蹴圆”“筑球”“踢圆”等,“蹴”即用脚踢,“鞠”指皮制的球,“蹴鞠”就是用脚踢球,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。相传是黄帝发明的,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。

作为一项流传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,蹴鞠凝聚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,也见证着他们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,2006年,蹴鞠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图片

荡秋千也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。秋千,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。它的历史很古老,最早叫千秋,后为了避忌讳,改为秋千。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,再栓上彩带做成。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。

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,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。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,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,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、嫔妃、宫女们玩耍。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,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,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。



图片

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,是我国清明节的古老习俗之一。据明朝人的记载,射柳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,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,弯弓射中葫芦,鸽子飞出,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。



图片

拔河早期叫“牵钩”“钩强”,唐朝始叫“拔河”。它发明于春秋后期,开始盛行于军中,后来流传于民间。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,从那时起,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。

有一年的清明节,唐中宗令满朝文武三品以上大员,连同学士等,汇集宫中球场,分队分批举行拔河,所用绳索是以大麻绳两头系千余条小绳,数百人分两队分别在两头抓紧,比赛中力弱者为输家,中宗携皇后、妃嫔、公主前往观战,一时喊声震天,地动山摇,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。据说,在时值春耕春种的清明时节举行拔河,具有祈求丰收的意味,历代帝王自然非常重视。

图片

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。清人潘荣陛所著《帝京岁时纪胜》记载:“清明扫墓,倾城男女,纷出四郊,提酌挈盒,轮毂相望。各携纸鸢线轴,祭扫毕,即于坟前施放较胜。”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。

《清嘉录》中说:“春之风自下而上,纸鸢因之而起,故有‘清明放断鹞’之谚。”在古人那里,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,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: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。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,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,等风筝放高时,就剪断风筝线,让纸鸢随风飘逝,象征着自己的疾病、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。


温馨提醒

疫情当下,清明假期建议大家非必要不出行,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。若出行建议自驾、骑行或徒步,尽量避免乘坐公共汽车等。在公共场所全程佩戴口罩,回家及时消毒,做好个人防护。


 微信公众号 

↓↓↓

山东文旅体育集团


copyright © 2021 - 2022 山东文旅体育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2020043207号-2